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組
打開塵封的記憶,尋覓往昔的歲月
敘上海老底子事 憶上海老底子人
訴上海老底子情在黃浦區的茂名南路,坐落著這樣一家劇院,它從初建到現在已有150多年歷史,經歷過多次遷址重建。中國境內第一個話劇劇團春陽社與它結緣,抗戰勝利后梅蘭芳復出的首場演出選在此處。這座劇院,就是今天我們要介紹的蘭心大戲院。建筑本身
蘭心大戲院位于茂名南路57號,1931年建成,由新瑞和洋行設計,鋼筋混凝土結構,外立面為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府邸式風貌,裝飾較為豐富。入口主立面門柱上端有圓型裝飾線,中部為羅馬券窗,檐口和陽臺處有花葉形牛腿裝飾;兩側西、南立面上部為褐色泰山磚,下部為花崗石石材,簡約復古、高端大氣。蘭心大戲院室內有簡潔精致的幾何圖案裝飾,為裝飾藝術派風格。蘭心大戲院歷史悠久,先后經歷三次重建,最早要追溯到1866年在英租界內英國僑民自發組建的劇團和木結構劇場,后來由于一場大火全部燒毀,六年后在博物院路(今虎丘路)臨近英國領事館附近重建。“二代”蘭心大戲院
重建的“二代”蘭心大戲院為一座三層樓的磚石結構建筑,仿歐洲歌劇院風格,它不僅是外僑的戲劇中心,也逐漸成為了我國話劇活動的主要啟蒙殿堂和演出場所。如1907年11月中國首家新劇團——春陽社在蘭心舉行首次公演,演出《黑奴吁天錄》,戲劇家歐陽予倩將此譽為“話劇在中國的開場”。也是在這一天,許多普通的中國觀眾走進蘭心,第一次領略了西式戲劇和劇場的魅力。新穎的布景、燈光、舞臺和分幕演出形式,震動了觀眾和戲劇界,推動了中國戲劇的改革步伐。1931年的蘭心大戲院
隨著上海租界面貌發生變化,時尚文化娛樂中心西移,以及電影放映業的興起和戲劇業的日漸蕭條,1929年1月,在接近新法租界中心的西區邁爾西愛路與蒲石路(今茂名南路、長樂路)轉角地新造鋼混組合結構劇院,并沿用蘭心大戲院這個名字,這就是“三代”蘭心大戲院,也是我們現在看到并仍在使用的蘭心大戲院。1990年的蘭心
1952年,蘭心大劇院歸屬上海市文化局,更名上海藝術劇場。1953年劃歸上海人民藝術劇院,為上海人民藝術劇院和青年話劇團的專用演出場所。80年代以后,蘭心大劇院開始演出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音樂舞蹈、戲曲雜技節目,各國中、小藝術團體常來此演出。進入21世紀后,蘭心鎖定“經典”,演出國內外各經典節目。蘭心大戲院舞臺
近年來,演出節目以話劇、戲曲、音樂劇、兒童劇為主,已然成為中西文化大融合大薈萃的舞臺。
建筑修繕2020年7月,圍繞還原歷史建筑原貌、提升劇場建筑安全、改善演出及配套空間使用,正式啟動蘭心大戲院整體修繕保護工程。修繕前后的泰山磚飾面對比
此次修繕,嚴格貫徹最小干預理念。對外立面的12000余塊泰山磚,逐個查勘定損,制定針對性修復方案,清洗、修復泰山磚飾面,還原飾面原有光澤。修繕前后的花崗巖飾面對比
針對花崗巖飾面出現的裂縫、孔洞、銹斑等情況,進行了無損傷專項清洗,并對飾面破損部位采用專用工具進行修補。另外,由于南立面在使用中將原花崗石改為仿泰山磚的飾面,修繕團隊根據歷史圖片和圖紙,恢復了原有花崗石飾面,修復后的立面整體協調統一。修繕前后的鋼門窗對比
外立面鋼制門窗為歷史建筑重點保護部位。修繕中按照原樣式修復損壞鉸鏈,補齊窗扇配件,提升門窗使用功能和性能,重新恢復外立面門窗原有風采。復原后的一樓進廳水磨石地坪
在歷次改造中,大廳地面被改造為米黃色大理石。此次修繕根據原始建造圖樣,將地面飾面恢復成水磨石地面。1930年蘭心大戲院觀眾廳和舞臺的建造圖紙資料修繕后的蘭心大戲院觀眾廳
在檢測單位進行結構安全檢測的前提下,修繕團隊對穹頂進行修補和增強,并對穹頂飾面進行復原;對觀眾廳墻面以及舞臺臺框等區域裝飾線條進行復刻;按照原有建造樣式,優化墻面裝飾構造層,并安裝穿孔吸音板。蘭心大戲院舞臺臺徽數字化翻模制作
在復原過程中,技術人員對特征形制比較復雜、價值高的裝飾飾面或構件,參照影像資料,通過3D建模的方式按原形制進行翻模、定制,“原汁原味”還原30年代的風格特征,同時提升觀眾廳聲學效果。
建筑亮點劇院進廳
經過修繕后,進廳的地面將由米黃色大理石復原為現澆水磨石,與原本的水磨石樓梯交相呼應。觀眾廳
觀眾廳的墻面與天頂經過修繕后,還原了當年的“原汁原味”。復古的壁燈、精美的雕花,點綴簡潔的線條與色塊,低調卻不失華美。
周邊建筑上;▓@飯店
上;▓@飯店地處繁華的商業、文化、娛樂中心,融古典高雅與豪華舒適于一體。飯店裙樓部分是建于20世紀二十年代的原法國俱樂部,將古典優雅的歐式建筑精髓完整保留。整個飯店還融入近三萬平方米的蔥綠寧靜的花園,似一朵靜放的玫瑰,在都市中恭候賓客的到來。
Advertising agency
技術支持:申博科技
Copyright © 2004-2017 太平洋在線官網 遼ICP備66號-6
地址:遼寧 錦州
電話:0416-4887000 13222487999
400-000-0000